天天信息:楼市回暖不存在?内行:房子或迎“亲民价”,3个因素影响

2023-02-21 07:13:01    来源:郑州楼市观察

2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从数据来看,楼市已经出现回暖的迹象,数据显示,2023年1月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上涨城市数量36个,较2022年12月增加21城;持平城市1个,较去年12月增加1城;下跌城市33个,较去年12月减少22城。

这是自2021年9月以来上涨城市数量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。但是这说明楼市数据转好了吗?说明房价要涨了吗?我们看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房价数据:

1月份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.2%。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.3%转为上涨0.1%。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1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2个百分点。

这个结果也刚好印证我们说的,未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依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,毕竟这些城市人口还在增加,人口增加那么购买力就会增加;但是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就不一样了,随着人口的流出,需求在不断下降,再加上自身没有支柱产业留住人,那么未来房地产必然会持续下坡。

那么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所上涨,是否就意味着楼市要回暖了呢?内行认为可能性不大,首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,虽然国家承认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力地位,但并不能说房地产未来就会膨胀发展。

结合当下楼市发展来看,国家更希望房地产能找到一个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同时也在往这方面努力。比如2023年1月17日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。

会议指出,2023年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,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,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公租房、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(间),比去年(240万套)有大幅度增长。

是的,只有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刚需的住房问题,才能真正的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。所以,未来房价暴涨的可能性不大,反而会越来越亲民,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影响:

1、2023年开发商还有一大笔债务等着还

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统计,2023年房企到期的信用债及海外债券,总金额累计有9579.6亿元。当然,这个金额还只是看得见的表内的,也不包括应付未付,一直拖欠很久的各种应付款。

这个接近1万亿元的偿债金额,甚至比2022年还多了差不多700亿元,偿债压力比难熬的2022年还大。最大的几个偿债压力的时间段,是今年的1月、3月、4月和7月,这几个月房企们都会有上千亿的债务,需要集中支付。

2、时隔61年,人口再次出现负增长

2023年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人口数据,2022年人口净增长为负85万人,也就是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85万。

早在2019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就预测,人口将在2030年进入负增长,之后,又调整为2027年。

如今,这个时间又提前了5年。这也是自1961年以来,时隔61年,中国再次出现人口负增长。

短期内人口减少或许不会在房地产有较大影响,但从长期看来,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。

3、开发商业绩降幅不断增大

2022年1-11月,TOP100房企销总额为67268.1亿元,同比下降42.1%,降幅较上月收窄1.3个百分点,其中TOP100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.4%,环比下降4.9%。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9家,较去年同期减少16家;超百亿房企100家,较去年同期减少51家。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46888.9亿元,权益销售面积为30049.3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下降45.6%和49.9%。

开发商业绩减少,说明愿意买房的人在不断减少,在房住不炒的当下,老百姓也逐渐意识到房价不会一直上涨下去。房子的居住属性已经凸显,金融属性逐渐被剥离,未来房子也将迎来“亲民价”。

关键词: 商品住宅 销售价格 国家统计局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